当前位置:首页 > 工作之窗 > 基层动态
东宁市纪委监委:精准监督护航黑木耳产业蓬勃发展
  • 来源:东宁市纪委监委
  • 发布日期:2025-07-10

  近日,在东宁市北河沿黑木耳种植基地,菌农们忙碌的身影穿梭于大棚与菌房之间,勾勒出一幅充满生机的现代农业景象。步入大棚,工人正争分夺秒地将一袋袋菌包悬挂在架子上,菌包上密密麻麻冒出的黑木耳嫩芽,满是丰收的希望,也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。

  地处黑龙江省东南部的东宁市,地貌呈现“九山半水半分田”特征,距日本海直线距离仅50千米,海洋性气候特征明显,独特的气候条件为每年约9亿袋的黑木耳种植提供了优越的地缘优势和环境优势。

  “产业越壮大,越需要防风险、堵漏洞,确保政策落实不走样、资金使用不偏向、产业发展不偏轨。”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同志说,在监督工作推进中,派驻纪检监察组发挥“嵌入式”监督优势,深入黑木耳种植基地与菌包加工企业,采用实地走访、资料查阅、与农户及企业负责人面对面交流等多种方式,全方位、深层次了解产业发展态势。通过走访调研,快速掌握了种植户反馈的黑木耳菌包质量不稳定,严重影响产量与收益等问题。同时也了解到农户对种植技术专家“一对一”技术服务的迫切需求。

  精准点题,解决问题。一方面,市纪委监委依托“纪检监察协作区+镇纪委+村级纪检委员”的多层次监督网络,督促相关职能部门对黑木耳菌包加工企业实施严格审查,构建完善的质量追溯机制,从源头到终端全链条把控,对10余家菌包加工企业开展检查,确保菌包质量过硬,让种植户用上“放心包”;另一方面,协调业内权威的黑木耳种植技术专家深入田间地头,为种植户开展精准技术指导,年初以来,举办技术培训活动5场,覆盖种植户200人次,面对面、手把手帮助他们提升种植水平,现场“开方”破解技术难题。

  伴随着一系列监督举措的跟进落实,黑木耳菌包质量实现显著跃升,菌包破损率从之前的3%降低至1%,污染率也从5%下降到2%,从根源上杜绝了破损、污染菌包流入市场,以精准监督守护了菌农的‘钱袋子’,为全市木耳产业全链条绿色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。